首页

yapoo网站

时间:2025-05-25 14:28:14 作者:江西持续降雨 鄱阳湖水位上涨突破12米枯水位线 浏览量:18759

  中新社青岛8月18日电 题:两岸学者观察:“台独史观”在台的建构与变化

  中新社记者 杨程晨

  围绕遏止、摒弃台湾岛内“台独史观”,防止错误史观渐趋固化,两岸学者近日在青岛展开研讨。

  “台独史观”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

  两岸学者对于“台独史观”产生、兴起的研究日臻丰富。台历史学者、辜金良文化基金会董事长蓝博洲说,综观自日据时代以来的百余年,祖国意识虽遭遇过挫折,但一直是台湾社会的主旋律。直至20世纪90年代李登辉上台,分离主义的知识分子利用历史记忆逐步缺位的社会环境,加速建构“台独史观”。

  “‘台独史观’能捕获认同,一是源于内容上的建构,二是因为政治上的推动。”台统派团体统一联盟党主席戚嘉林表示,这一史观就是妖魔化大陆,制造台湾社会对大陆的历史仇恨,以及对未来两岸统一的恐惧感。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,基础教育、学术研究领域经年累月的推广,让“台独史观”一度成为所谓“政治正确”。

  上海台湾研究所所长倪永杰推估,民进党当局建构所谓“台湾主体性”的工程还将继续,宗教、历史等领域可能成为重点。中国人民大学两岸关系研究中心主任王英津对中新社记者说,受“台独史观”影响,台湾的社会政治生态加速“绿化”,这将压缩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与和平统一的前景、空间。

  年轻人省思“台独”

  今年“5·20”以来,民进党当局将闽南语方言更名为“台语”,甚至有人称中华民族是“陷阱”、炎黄子孙是“传说”……以“台独史观”为牵引的教育、文化施政愈发图穷匕见。

  但年轻人的想法随着内外环境的变化也在发生转变。台湾铭传大学两岸研究中心主任杨开煌说,“台独史观”必然要崇洋媚外,必然要依附其他势力,所以不可能感染到全部的年轻人,它没有真正的号召力。事实上,今天的台湾年轻人也认知到“台独”的可能性低,看不到“为其奋斗的价值”。

  倪永杰引述一项2023年的调查指,15岁至25岁的年轻族群被一些人称作“小红书世代”,他们对统“独”议题、两岸关系的取态与所谓的“太阳花世代”有所不同。“台独史观”给台湾社会造成深重灾难,但邪不压正,年轻人的变化也证明中华文化及中国人认同的强大吸引力。

  建言以中华民族史观构建新研究

  正在青岛举行的2024年两岸关系研讨会上,多项议题涉及“台独史观”研究。上海东亚研究所副所长包承柯认为,这样的设计就是针对民进党当局不断冒出的谋“独”言论,从学术的角度去厘清“台独史观”谬论。

  南京大学台湾研究所所长刘相平对记者表示,面对岛内“台独史观”书写泛滥的严峻局势,我们应该以中华民族史观为主轴,加快构建台湾史研究的学科体系、学术体系、话语体系,并争取台湾史学界认可和接纳。

  “要本着‘有一分材料说一分话’的求真求实精神开展更为系统、深入的研究,要为反制、遏止‘台独’话语提出针对性的概念。”刘相平说。(完) 【编辑:黄钰涵】

展开全文
相关文章
普京谴责美西方加剧俄乌冲突

记者在调查过程中发现,针对明星等公众人物的恶意P图尤为常见。经了解,恶意P图是“粉黑大战”(粉丝和黑粉相互骂战)中常见的手段,P图内容往往极为恶劣,涉及对明星的外貌攻击、极度羞辱甚至对明星及其家人的恶意诅咒等。

运送不明包裹,上海多名网约车司机被调查,这一犯罪风险再升级!如何应对?

新中国成立以来,我国粮食总产量由1949年的2264亿斤增加到2023年的13908亿斤。党的十八大以来,我国粮食产量更是连续9年稳定在1.3万亿斤以上。看人均,2023年我国人均粮食占有量达到493公斤,高于国际公认的400公斤粮食安全线。看品质,截至2023年,全国绿色、有机、名特优新、地理标志农产品认证登记总数达到7.5万个。

梁晓声寄语“后浪”:向做难事的你们致敬!

分析人士指出,通胀和高利率对欧洲经济的影响预计将持续到明年。在此期间,欧盟和欧洲央行决策时需要在保通胀和保增长之间不断权衡。而地区冲突、全球经济以及极端天气等因素,也将给欧洲的经济前景增添变数。对欧洲来说,摆脱增长乏力的根本还在于加强内生增长动力,如发展可再生能源和数字经济等。

香港马术小将陈萃彦与马儿的盛装舞步

2024年第一季度,迈瑞医疗国际市场增长近30%,生命信息与支持、体外诊断、医学影像三大产线均实现了较为快速的增长。以体外诊断为例,凭借产品质量和售后服务,迈瑞医疗血球产品不断进入海外高端医疗机构;而医学影像产线,海外超声高端型号增长超过25%。

【青听·两岸】四川媳妇教台湾老公做卤肉饭?两岸夫妻分享维系感情“秘诀”

谢锋说,回顾历史长河,人类曾一次次走到十字路口,围绕团结还是分裂、开放还是封闭、合作还是对抗作出影响深远的历史抉择。面对世界大变局加速演进,地缘政治冲突外溢,经济全球化遭遇逆流,中国坚定选择团结、开放、合作更加难能可贵。历史告诉我们,开放带来进步,封闭必然落后。筑“小院高墙”困不住对手的发展,推“脱钩断链”只会堵死自己的路,大国冲突对抗将是全人类的浩劫。中国坚定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,坚持对外开放基本国策,完善推进高质量共建“一带一路”机制,落实三大全球倡议,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。开放的中国真诚拥抱世界,将为动荡不安的世界注入亟需的稳定性确定性。

相关资讯
热门资讯
女王论坛